《行者》:十年緩行終成一首詩


2014.07.15 19:00 @光點華山

這部紀錄片應該是我這次台北電影節最期待的一部了,原因無他,這講的是無垢舞蹈劇場林麗珍老師的生命故事與創作脈絡,導演拍了十年終於完成這樣的一部作品。

談起林麗珍老師,我想到的就是《觀》,曾經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看過一次帶妝的彩排,那對於我而言是多麼震動心靈的一次體驗;那次經驗對於無知如我這個從沒有過看舞經驗的菜鳥,才知道世界多大啊,知道舞蹈還有這樣的一種可能性,身體可以展現出這樣的姿態。舞者們的動作都這麼「緩」,每一步都像要踏進大地、踩進泥土,生了根;舞作結束後舞者們涕淚橫流,燃盡自己訴說一個遙遠之地鷹之族群的淒美神話。

這部電影側重老師的近期三部舞作《醮》、《花神祭》、《觀》,雖然說是最近的三齣但時間的跨度卻有二十年,展現每齣舞的發想、排練、演出。時不時的導演也在畫面裡穿插想獨立成舞蹈電影的片段,在山林裡、在山澗中、在大海旁、在湖水上,舞者們在緩行中漫舞,美不勝收。

物件也是老師生活的迷戀,因為一塊布發展出想法,想法化為舞蹈;鏡頭裡看老師如何充滿愛憐地輕撫布料,如何眷戀過往那種手工那種花紋,那幾乎是如同信仰一般地相信,人對於天地鬼神若充滿敬意物件也有了神性。老師也說《醮》是人鬼之間,《花神祭》是人神之間,透過儀式般的舞,觀眾可以看見老師傾注生命時間創造的美。(真希望這兩齣能重演啊,生不逢時)

有趣的是因為拍了十年,看老師的創作過程同時觀眾也看見攝影技術的發展,雖然都是數位拍攝但是不同時期器材解析度的差異,讓導演在剪接的時候陷入麻煩,某種戲外時間留下的痕跡。聽導演說光素材就將近千小時,如何濃縮修剪,那是導演的有一天的福至心靈,將林麗珍老師的故事與創作細密地爬梳在這兩個半小時的影片裡,我想的確不可能更好了。雖然我喜愛這部紀錄片,但其中時不時出現地康熙字典體令我胃軟,導演在十一月正式上映前有可能更改嗎?各章節標題每出現一次,就心痛一次。

導演在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鏡頭都拍了貓,如同林麗珍老師說每當看見貓兒的行走與晃遊,那都像舞蹈一樣美。有幸有這樣的一部電影,許多珍貴的畫面與錄影都讓觀眾去了解台灣有這樣的一位編舞家,用生命去創作,用時間去沈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