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次中場休息》:人生是電影永遠的母題


2014.07.13 19:00 @光點華山

這部電影的發生於一個很美很美的地方,一個位在銀座專門放老電影的電影院,以前常常幻想要開一間放滿我喜歡的作家喜歡的畫的小書店,而這幻想又多了一個,專放老片的電影院。這不美嗎?

難過的是,這家老戲院因為東日本大地震後不符合防震的新規定而要拆除,又是一個城市文化地景的失落。三一一成為一個日本的集體創傷,如同廣島核爆一樣,後三一一成為一整個世代在社會與文化上共有的心靈圖像,三年過去有多少作品圍繞著這件事,又有多少作品去分析這些作品。因此這部片雖然是多片段小故事構成,但是形形色色的電影院觀眾的故事都觸及到日本人的壓抑,更多溢出社會框架的事情都因此而來吧。要是核事故發生那不管逃到日本的天涯海角都沒有意義,希望日本不如被炸彈摧毀的主婦;曾經的女演員,希望能毫無意義地死在電影院同時拉著老闆娘的老公一起陪葬;這些反社會傾向都是人面對無能為力之事時的某種心裡防衛吧。

甚至連老闆娘投注一輩子的電影院要被強制拆除,她說到:「相比於被強制拆除等著不知什麼時候才來的公務員,寧願電影院被炸彈爆破。」最後當買了票的炸彈客將電影院炸掉時,老闆娘是笑著的。觀眾真的不要去懷疑這些橋段的合理性,電影的最後一句台詞直接的告訴了我們,「在電影的世界裡,什麼都可能發生。」

回到這部片的眾多小故事,導演在每個人的故事說完後,都會加一個當日放映的電影,而主題剛好能跟這些戲院觀眾的故事切合,引發我們會心一笑。看電影的時候忘了帶紙筆寫下來,腦子裡還記得的電影有,亞倫雷奈《廣島之戀》、貝托魯奇《革命前夕》、費里尼《該死的托比》、德萊葉《復活》、安東尼奧尼《砂丘》、賈克杜瓦庸 《海盜》、侯麥《克萊兒之膝》、成瀨已喜男《母親》……而在《母親》這個故事裡導演找來香川京子在電影院裡跟售票小姐聊天,聽香川女士分享她在黑澤明導演的戲裡如何演出女性角色與跟成瀨已喜男導演合作的過程,而且當香川京子到櫃台買票的時候後面的電影海報是溝口健二的《近松物語》,小地方也充滿導演巧思。

這部片是一部講述電影的電影,導演想傳達電影院所具有的某種召喚魔力,是部輕鬆的電影,卻很美;多希望台灣也有一個這樣的老電影院,人永遠坐不滿,但觀眾都滿懷自己的故事,且看電影如何反映人生。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