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案專門店》:失去的都能被劇場召喚回來


2015.09.05 @偵探書屋

偵探們劇團

這個劇團自帶場地的演出非常符合藝穗節的精神,在城市裡發掘另類的可供表演的空間;而在專賣偵探類二手書的書店內,重現一段曾發生在大稻埕的懸案,沒有其他場地會更適合了。

只是看完戲整體而言劇團還是太保守了,觀眾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既進不去也退不出,像是觀看一個早已被寫完的故事;名為推理劇又讓觀眾在空間上參與,但卻勾不起想一探究竟的心。兩線並進的敘事存有落差,指的是在空間利用與演員表演上;現在時空下的冷案專門店推理聚會裡,完整利用了偵探書屋的空間(無論是廁所、櫃檯、大門以及滿架的書),到十三號水門懸案兩位主角的對話時,實景轉換成過去時空或是乾脆抽象表現靠的是演員表現能否支撐空間與時間感,我覺得到了這些段落反而無法令觀眾入戲。陳素卿(游阿莉飾)與張白帆(郭靜汶飾)兩位演員的表演不在同一個平面上,使得重現過去的段落變成像在看電視節目粗製的VCR。

兩條故事線傳達出的相似衝突很值得玩味,關於性別的、關於世代的,以及父權被包裝後的還魂,只是觀眾看不見劇團給出一個說法,如果把陳素卿死了但不是受害者的天真論調(從男學生的口裡說出)當作說法,那正是這個社會歌頌聖女的兩面操作手法。陳素卿可以靠死亡爭取她要的自由從而掙脫出司法裡的遇害者角色,但她確實是個「受害者」。如果觀眾能在戲的進行過程裡自然地移動,推理的氣氛才能感染觀眾,而不是非得被工作人員引導到位置,不然觀眾只是在場看故事的發生與結束。

偵探們選了這樣的真實事件放在這場地演(同時因為是這場地所以才選這案件),一個曾經震驚社會的大案卻淪落成為桌遊裡的冷案,殘酷的時間讓一切冷卻,但透過劇場能讓逝去的回來,進而記憶(一個能讓大家願意相信的過去),從而提醒無論好的壞的都仍然在。最後一幕當觀眾要送陳素卿與張白帆最後一程,過去與現在絞在了一起,兩人在熙來攘往的夜色裡越走越遠,劇場與日常的衝突感不斷疊加,荒謬到成了魔幻,餘蘊無窮。


圖片取自台北藝穗節官網,本文同時刊載在台北藝穗節藝穗看心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