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去看五寶寶的本事,撿到槍ㄅㄧㄤˋㄅㄧㄤˋ!》:非典型讀劇會


2019.09.01 @濕地Venue 5F

跳海的人

北藝大劇創所劇本組105級的同學以「2020-1」為題一人寫一個本,因為都是寫劇本的人沒有做過藝穗節,那就用讀劇來參加吧,表現形式上是很特殊的作品。九十分鐘要讀五個劇本,把場地分成AB兩區同時讀劇,所以無法只看一場便能窺其全貌。不過,前台會給觀眾一人一本劇本合集,所以我選擇不要完整地聽讀劇,在兩區之間來回移動,從中間插入對照劇本被讀到何處。顯而易見的缺憾是我僅靠片段所獲得的體驗來推敲這些故事,既無法一一評價,也無從單純視為一個完整的作品,真的是非常特別的形式,異常有趣。

藝穗節的團隊介紹中寫著,五位劇作者平時從事翻譯、戲劇顧問、平面設計、音樂設計、演員。對照每個人的劇本與讀劇呈現,不可思議的是我在各自的劇本中彷彿能看到創作者的各自擅場。畢竟不是要作成完整的演出,但看不同的作者如何處理自己的作品以劇場形式呈現出來,試圖配合場地及與其他讀劇的同時發生這件事。在場地遊走的時候,覺得自己身處在現實版的《愛X死X機器人》或《日本動畫人展覽會》裡,五個劇本各自不同,周品嘉《這些都(不)是真的》翻弄形式與第四面牆、邱沛禎《遊☆樂園》結合歌仔戲的元素、朱曼寧《窗》就像躲起來絮絮叨叨、劉宥均《那裡的海不是灰色》滿滿的政治味與諷刺、戴華旭《罅隙下景》呈現一個老兵可能的回憶錄。

而如前面提到的,我在演出的過程中不斷移動,思索著這種形式的意義,手中的劇本像是導覽手冊,在期間限定的美術館內繞完一圈(前台販售商品真的好像紀念品店)。我個人喜歡這種型態的演出模式大於個別作品(沒有完整看完也無從表達喜好),但要是能更有「2020-1」這個主題的統合感會更好。也許就像去年藝穗節的《我好揪節》一樣,需要一位策展人調和。不過我也看到作品的技術分工是由五人一同完成,看見了五位的本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