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diac》:好像__場景喔。(填入電影或劇場或....)


2015.10.17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莎妹劇團



對我來說,每當有舊作重製都是抱持像補課一樣的心情來看戲,或者說朝聖的心情,而王嘉明導演的《Zodiac》 距離首演十四年了。總說時間會滔洗作品,留下來的就成為經典;只是當時間前進,當年的實驗與刺激感還能剩多少?還是觀眾進場抱持的是懷舊或補完的心情呢?

事前已知這齣戲形式玩的是即時/預錄的錄像與將劇場空間內外都曝露出來的手法,是導演在《理查三世》之前前前的作品。所以當我看戲時我想到劇場的導演中心,創作者的不同時期交出來的作品反映那個階段的狀態,不像北藝大版本或國家劇院版的大規模,在黑盒子裡一切都有種粗礪感。簡單直接,各種有趣的機關諸如滿室泡泡、一片黑暗、撐開的遮雨棚布⋯⋯形式滿載,甚至覺得有點可愛。

Fa和賴玟君的演出更以一種旁觀逗弄的角度,讓場上的一切都成玩具般的存在,這是在誰的腦裡發生的一切?或是其實這是好多人的夢交雜著?星際間旅行的異想、呼籲要小心薄嘴唇的人、回家又離家的循環,突然讓我有錯覺這是郭文泰而不是王嘉明的戲吧,倏忽接上這個島嶼眾人的夢再連到某個人的腦中或是許多時空中的可能。

劇中充斥喃喃自語,透過一個科幻寓言講一個現代人之存在夾於數位與非數位之間的處境,場中就連時間一分一秒地過也不必線性,劇情在黃道帶殺手的潛意識中翻滾。只是這寓言還有意義?十四年前對比今天,一個資訊被上線速度一天比一天快的時代,鋪天蓋地的影像與載體淹沒了我們;當新聞台有一半時間翻拍外國新聞、Youtube影片、抄襲FB動態的今天,影像是否真實嗎這問題還有意義?如果後台影像是預錄那又如何呢?反正觀眾相信那是直播,眾志成城,波灣戰爭就發生在被看到的畫面中。

當Fa和賴玟君穿戴好安全帽跨上機車離去後,留在黑暗中的我如果能用劇中的狀態來形容,我想是卡在了奇異點裡,奇異點暗示了一個進不去也退不出的尷尬。待在黑暗中突然湧起想笑的衝動,原來世界已經超越了當年,我們真的在各種真實之間活著,分裂著。

 ★ ★

圖片取自劇團臉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