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三世和他的停車場》:後設、後設,用莎士比亞換後設之力


2014.05.31 @北藝大戲劇廳

北藝大戲劇學院

第一次看北藝學製,同時也是我的王嘉明初體驗,同時這是暨呂柏伸《哈姆雷》、蔡柏璋《第十二夜》後今年的第三齣莎士比亞。

三個小時的戲出乎意料地沒有疲累感反而著迷於整齣戲美麗的對白,是的,他們重新翻譯了莎士比亞, 每一句對白都充滿韻律。而最令我感覺演員花了大把時間的就是整整三小時的戲裡,每位演員一開口都是對嘴,為了讓開口說話的演員跟上對嘴的速度,每位演員在扮演時的嘴型與肢體都誇張了許多,讓來自後方,或左方、右方、甚至舞台下的密室,演員的演出都能與聲音契合。

導演的這齣戲以《理查三世》為主線,加上半部《亨利六世》,讓時空與歷史背景迥然的台灣觀眾,就算不知道玫瑰戰爭也能大致了解這齣戲在演什麼,真的很佩服導演,在幾乎完全照劇本台詞演出的狀況下讓台灣觀眾了解歷史的進行。

整齣戲同時充滿許多象徵意義,舞台被打造成一個停車場呼應理查三世骨骸的新聞事件,同時在停車場水泥柱上標註分區的英文與數字,則是權力遞擅的實體,也讓我們理解年代推進。演員們戴上紅色與白色的工地帽,象徵紅玫瑰與白玫瑰。這些技巧與舞台上各式各樣的機關,完全打中了我。因此這齣戲光是看導演的場面調度,各式手法的使用,從同步攝影,現場對嘴,偶戲,錄影等等炫技式的技巧,還有演員們的默契就是一齣值回票價的好戲了。至於女性角色的失語、與當下政治的對話、輪流扮演理查三世的演員,在戲後都值得深深思考。不過對我而言,享受當下的轟炸就是件幸福的事。

但,王嘉明的戲似乎有種電波,與我同行的友人,無法接受這樣的風格,坐立難安。後設真的不是每個人都吃的下啊。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